【大紀元2013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僅地球升溫,極端天氣事件如長期乾旱、熱浪、暴雨和強風暴,可能變得更加頻繁。這些極端氣候事件是否能導致陸地生態系統釋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加劇氣候變化一直是氣候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極端氣候事件下陸地生態系統每年減少吸收11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這相當於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極端天氣事件會傷害植被,加劇氣候變化,原因是植物失去了很大的吸收CO2的能力。國際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自然》8月15日在線版上報告說,極端天氣,如乾旱、熱浪、暴雨和大雨特別加劇了氣候變化,這種天氣能夠大幅度減少植物能夠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在2003年,中南歐受到熱浪侵襲,為研究人員敲響了警鐘。這是科學家們能夠詳細記錄高溫和乾旱如何影響了碳循環(陸地生態系統和大氣之間交換二氧化碳)的大規模極端天氣事件之一。研究表明,極端天氣事件對碳平衡的影響超過設想。乾旱、熱浪和風暴削弱了陸地生態系統對氣候系統產生的緩衝作用。在過去50年中,植物和土壤吸收了高達30%的人類釋放的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量。
極端天氣事件對碳平衡的影響被低估的跡象,促使來自八個國家的科學家推出碳與極端天氣(CARBO-Extreme)項目。首次,各種極端氣候事件對世界各地的森林,沼澤,草地和耕地地區的影響得到系統性研究。
科學家通過衛星測量和全球範圍的500座監測站,估算生態系統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量。他們使用1982年至2011年的衛星圖像,查看一個地區的植物吸收多少光才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由此,能夠確定極端天氣事件期間或之後,生態系統積累了多少生物量。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全球500座記錄站的數據,有些記錄站已經使用超過15年,記錄站記錄地面以上數米的大氣或林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氣流狀況。基於這些數據的計算表明了一個生態系統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碳吸收和釋放量。
研究小組也使用複雜的計算機模型計算極端天氣對碳平衡的全球影響。模型顯示,效果確實極端:平均而言,極端氣候下植被少吸收11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研究的領導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I)的賴希斯坦(Markus Reichstein)說,「這大約相當於每年在陸地環境中的固碳量。」「因此,絕不是可以忽略不計。」
乾旱最具破壞性
圖為2012年9月11日在法國西南部的圖盧茲,向日葵受旱情影響(REMY GABALDA/AFP/GettyImages)
研究發現,極端乾旱期特別顯著減少了森林、草地和農業用地的碳吸收量。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森林、雪和地貌研究所(WSL)研究人員說,森林生態系統最遭受長遠傷害,瑞士伯爾尼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在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證實,瑞士森林對極端氣候反應敏感。WSL的弗蘭克(David Frank)說,「通過對樹木年輪資料的分析,我們可以證明極端氣候對相距幾百公里生長的森林的影響。」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8/16/n3942027.htm極端氣候事件和全球變暖-一個惡性循環.html 美東時間: 2013-08-15 15:44:08 P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